画刊 ARTMONTHLY
2017年第4期《画刊》已出刊,敬请关注!
本期导读:
现场 LIVE
博览会中的地缘关系:2017香港巴塞尔的亚洲艺术
文/ 潘高洁
亚洲,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各家画廊在博览会的契机下聚集在同一空间中,潜在地发挥着一种文化展示的作用,中日韩之间的地缘关系和历史联结,也在当代艺术的场域中不断地流动与交换,相互影响,去旧立新。
山中一宏:物的诗化与回归
文 / 金舜华
山中一宏的作品在这东方哲学中,突破了设计与艺术的界限,将物诗化,又再次回归物的本身,将设计初始至最纯粹的状态。
身体的隐与现——读隋建国新作展“肉身成道”
文 / 张 晨
当隋建国以内敛与质朴的形象,与作品一道暴露于公众,当他将工作室中信手把玩的材料与习作,以严谨的文献形式罗列在展厅,一个复杂的、围绕“身体”的理论概念得以被梳理,一段沉重的、有关中国的雕塑艺术史,也终于回归个人。
抽象、社区、空间——谭平个展在香港
文/ 廖雅莹
在具体的叙事情节和表象都被去除的状态下,谭平的作品以其现场行动及艺术家对于在地性的把握,在复杂的现实环境和空间中,更具普遍性地和观众建立起更强烈紧密的关系。
访谈 INTERVIEW
不在此地——对话庄辉(上)
文 / 杨 青 庄 辉
“庄辉:祁连山系”在常青画廊展出之际,《画刊》特邀媒体人杨青对艺术家庄辉做了专访。此番访谈,话题不局限于新展新作,更扩及庄辉个人艺术与生活的不同阶段,细致呈现他多年来对艺术的思考、领悟。对话将分两期在杂志刊出。
当代批评 CONTEMPORARY CRITIC
在当下“重识”基弗的新挑战与新视角
文/王鹏杰
今天再用视觉化的角度观看基弗的作品常常会使我们的感官变得更加迟钝,作品中包含的丰富内容会被观看的惰性所遮蔽,越是视觉化地观看,越是对其作品核心意义形成损耗。因此今天再看基弗,我们应该采用一种反视觉化的方式。
绘画 PAINTING
“复数并置”的方法论——徐娜访谈
文/本刊
“复数并置”的方法,是我对版画语言本身可能性进行的思考。一方面,我觉得它让我在刻印“母版”的时候,获得了一种创作的自由(也可以说是新的局限),同时也给了我拓展木口木刻创作方式的新空间——徐娜
艺术史 ART HISTORY
真实性与逃避
[英]安东尼·卡特勒(Anthony Cutler)著 金莉 谭维 译校
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第九组分会主题为“独立”与“超脱”,简单地看是在讨论艺术史的一个比较抽象的“真伪”定位问题。实则该主题是对艺术史研究、成果和既定规范的“挑战”,我们希望这个主题能被理解成关于艺术史研究起点和终点的原始猜想——宁卓涛
展讯 EXHIBITIONS
国内展讯
国外展讯
现场 LIVE
博览会中的地缘关系:2017香港巴塞尔的亚洲艺术
例外状态:于“危机”之前
山中一宏:物的诗化与回归
身体的隐与现——读隋建国新作展“肉身成道”
抽象、社区、空间——谭平个展在香港
“触碰”与“凝视”——访汪莺莺
历史的双向营造——卢昊的记忆术及其全球化形状
真实虚幻间——读蔡广斌的画
访谈 INTERVIEW
不在此地——对话庄辉(上)
精神底片、经验及其他(下)
当代批评 CONTEMPORARY CRITIC
在当下“重识”基弗的新挑战与新视角
绘画 PAINTING
“复数并置”的方法论——徐娜访谈
笔底波澜,无尽“江山”——评姚锦发《江山》系列
艺术史 ART HISTORY
开放与反思——《世界3:开放的图像》新书发布研讨纪要
真实性与逃避
专栏 SPECIAL COLUMN
裂帛:视觉的盛宴
理论研究 THEORY RESEARCH
视觉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三)
艺术家作品
封二—8 蒲国昌 洪耀 王心耀 张卫 谢海
封三 王彦萍
封面为徐娜作品
微信扫码,购买《画刊》,
或关注本期更多精彩内容……
[本微信文章内容版权属于《画刊》杂志独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官方微博: @画刊杂志社ArtMonthly
官方微信号:ArtMonthly(微店)
huakan2015 (精彩内容)
邮 购 部:025-68155765 邱老师
购买画刊 直接扫码